首页

口舌伺候

时间:2025-05-28 19:30:56 作者:浙江文化观察:“文物+科技”能有多少打法? 浏览量:79810

  中新网杭州5月28日电(林波)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动力。浙江省作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正积极探索“文化+科技”融合的新路径,而“文物+科技”的结合,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

5月28日,杨建武接受采访现场。 (浙江省博物馆供图)

  “‘文物+科技’势在必行,我们必须积极响应。”5月28日,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浙江省文物局原局长杨建武接受专访时表示,科技创新正为文物保护与传承注入新动能,而破解理念壁垒、搭建供需桥梁是推动行业深度融合的关键。

  当天,第五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学术研讨会之博物馆新业态“文物+科技”分享会在杭州举行。当下,文物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跃入公众视野,成为连接古今文化的桥梁。“文物+科技”能有多少打法?

  首先,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破解传统难题。

  杨建武表示,传统文物保护手段往往面临诸多局限。以文物检测为例,过去需要在文物本体上安装检测设备,可能对珍贵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如今,这一难题正在被“破解”。

  譬如,浙江瑞邦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等联合研发的“无接触检测技术”工具,可以在不触碰文物的前提下完成精准分析,极大提升了文物保护的安全性。类似的技术创新,正在修复、存储、环境监测等领域广泛应用,让文物“延年益寿”成为可能。

  其次,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增强文化传播力。

  AI、VR、元宇宙等技术的兴起,为文物展示提供了全新方式。人形机器人演绎古舞、AI复原历史场景、虚拟展厅沉浸式观展……这些创新手段不仅让静态的文物“动”起来,更以更生动、更互动的方式拉近公众与历史的距离,激发文化认同感。

  再者,科技助力文物“DNA鉴定”,为流失文物“寻亲”。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和分子分析技术的发展,文物“DNA鉴定”成为可能。通过高精度光谱分析、同位素检测、微观结构比对等科技手段,研究人员能够精准识别文物的材质来源、制作工艺甚至年代特征,为流失文物“寻亲”。

  尽管科技优势显著,博物馆领域的技术应用仍存障碍。杨建武指出两大痛点:一是部分从业者对新技术存在偏见,认为“奇技淫巧”背离传统;二是供需信息不对称,科技企业手握专利却难触达需求方。

  他呼吁通过行业平台建设打通壁垒,“让供需双方实现无缝对接”。

  面对技术迭代加速,杨建武提出“主动拥抱”策略:思想上需认清科技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支撑”,行动上则要持续学习更新。

  “博物馆人不能做局外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为文化遗产插上腾飞的翅膀。”他特别提到,从藏品管理到展览呈现,科技应延伸至博物馆全链条,形成系统性创新。(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安徽合肥市肥东县附近发生5.0级左右地震

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泰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和出版机构正加强对接,以尽早合作出版《新体验汉语中小学系列教材(泰国版)》,更好满足当地中文教学的新需求。“《体验汉语》中小学系列教材在2010年被正式列入《泰国教育部推荐教材目录》,在泰国销量累计超过600万册。我们还促成了两国教育界互访20余次,在泰国20所学校建立了‘体验汉语多媒体学习中心’。”龙杰告诉记者,未来,出版社将努力把“体验汉语中小学系列项目”推广到更多国家,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和文化交流。

良法善治丨“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9月26日电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网站消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阿克苏地区工委原党组成员、副主任艾买尔江·阿吾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文旅专家在南昌开展学术研讨 共话旅游强国建设

日本防卫省表示,当地时间20日22时38分左右,日本海上自卫队一架SH-60K巡逻直升机在伊豆群岛的鸟岛附近海域失联,大约1分钟后该直升机发出紧急信号。当地时间20日23时4分左右,日本海上自卫队位于同一海域的另外一架相同机型的直升机失联。

《大美云南》:“活·力”

央视网消息:5月6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生效实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10家银行进入试点名单,为首批客户开立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并办理业务。

国防部:西太论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研讨与桌面推演在广州举行

李强指出,中方愿同俄方一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协同促进地区一体化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持续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深化经贸、能源、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双方要以举办“中俄文化年”为契机,深入推进文旅、体育、青年、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不断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